时间:2022-10-07 21:59 浏览::次
首先精神疾病包括很多种类,病情有轻有重,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也会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定,如果病人患病较轻微,通过入院系统治疗完全治愈,毫无疑问可以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工作,而且我国《精神卫生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保障患者享有同等待遇,安排患者参加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患者的就业能力,为患者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对患者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予以鼓励。但大部分患者属于病程长、症状顽固的重性精神疾病,能否继续原来的工作或者重新选择工作需要看病人的精神障碍康复程度,精神障碍的康复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精神卫生法》对精神障碍的康复有着明确的说明,第五十四条规定:社区康复机构应当为需要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场所和条件,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从定义上看康复是指对患有心身疾病的患者,尽可能利用药物、社会、职业、经济和教育的方法使残疾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康复是精神障碍患者最终摆脱疾病,走向健康的重要环节。社区康复机构作为专门从事康复工作的机构,应当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提供服务和便利。
而康复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成员、朋友和社会人士及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是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康复措施应该贯彻在院内、外的全部医疗过程中,不能局限在医院环境内进行,必须考虑到外界现实,把治疗延伸到社会中去。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根据训练计划对康复者进行有效看护;督促按时服药,进行心理疏导以及体能、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定期随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如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街道或者乡镇医生报告或直接协助家属送病人入院接受治疗;根据精神障碍康复者的病情稳定情况,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目标包括三项:一是使精神障碍患者身心得到康复。通过康复训练和给与辅助用具用品使其生活能够自理,能够在周围活动,能够与人互相沟通和交流;二是使精神障碍患者能够享受均等的机会,主要是指平等地享受入学和就业机会,学龄儿童患者能够上学,青壮年患者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能够就业;三是使精神障碍患者能够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融入社会,不受歧视,不受孤立和隔离,不与社会分开,患者能得到必要的方便条件和支持,以参加社会生活。康复计划的拟定和实施,要依靠社区的领导和组织,要依靠包括卫生、教育、劳动人事、民政在内的有关部门,还要依靠精神障碍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几方力量联合起来,通力合作,才能使社区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罹患精神障碍固然有遗传或社会环境因素,但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确定自己不会罹患精神障碍,所以在我们还是身心健康的同时,多关注一下弱势群体,给他们更多关爱,让精神障碍的康复早日完善,帮到更多的人。
下一篇:远大前程小说(远大前程小说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