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2 17:25 浏览::次
在蒙古和金朝的战争中,腐朽没落的金朝不是新生蒙古政权的对手。在天才的统帅成吉思汗的统领下,蒙古大军屡次打败金朝军队,使得金朝的国土日渐缩小。到了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金朝只剩下陕西至山东的一块国土。金朝将国都迁至开封,北以黄河为屏障,西以潼关为依托,负隅顽抗。
金哀宗继位后,为了挽救金朝灭亡的命运,励精图治,大力加强军备。在他的努力下,金朝建立了一支以重甲骑兵为主的马军,还有一批精锐的步兵。这些兵力,主要配置在陕西方面。
蒙古为了突破金朝的防线,多次攻打金朝的潼关防线。但是,在金朝将士的奋勇抗击下,都遭到了失败。其中大昌原、卫州、倒回谷之战,金军都取得了胜利。这些胜利激励了金朝君臣,一时金朝的士气高昂。
但是,即便是取得了这些胜利,蒙古强大,金朝弱小的战略态势也是不能改变的。在当时,金军前线的将领也心里清楚。在金哀宗受到胜利的鼓舞,下令出击的时候,前线的将领虚与委蛇,不敢主动向强大的敌人进攻。
成吉思汗一直想灭金朝而后快。他在灭金之前,先去灭了西夏,来为下一步灭金做准备。可是,在西夏灭亡在即时,成吉思汗却暴病身亡。不过,成吉思汗在临死前,留下了灭亡金朝的遗策:
(成吉思汗)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在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位。他按照成吉思汗留下的方略,发动了灭金战争。而三峰山之战,就是这次战争中关键性的一战。
窝阔台将军队分为南北两部,自己统帅主力在北方,分为三路,牵制吸引金军的注意力。而拖雷率领三万骑兵执行大迂回的任务。拖雷从宋朝的控制区通过,迂回到潼关背后,然后渡过淮河,攻打开封。用这样的机动作战,来调动金朝在潼关的主力,在运动中消灭之。
但是,在战役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窝阔台的部署有着极大的破绽。那就是,按照成吉思汗的部署,迂回的部队应该是主力,这样才能调动金朝的主力消灭之。可是,在窝阔台的部署里,拖雷率领的军队成了一支偏师。拖雷只率领三万骑兵,要面对潼关的金军主力,史书上说是骑兵二万,步兵十一万,自保都困难,更不要说是消灭了。
这样的部署,有可能是窝阔台企图借刀杀人有关。拖雷是窝阔台汗位有力的竞争者,就算是汗位给了窝阔台,拖雷也随时插手朝政。这使得窝阔台对他无可奈何。因此,这样的布置不能不让人对窝阔台的用意有所怀疑。
拖雷兵力弱小,又全是骑兵,如果和金朝主力野战,他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攻打开封,他又没有办法。因此他的迂回根本就不会有多少作用,前有坚城,后有敌兵,拖雷的处境反而会十分不利。如果金朝能够认真对待,这一次的战役,反而会给金朝以胜利的机会。在后世的对宋战争中,忽必烈也来了个大迂回战术,可是差点被宋军消灭。
在拖雷出兵的时候,一切就都出现了和成吉思汗预料不合的现象。蒙古派去请求借道的使者被宋朝杀死,宋朝不答应借道。拖雷不顾一切,强行通过了宋朝的控制区。这样一来。拖雷就再也没有了退路。
在这个时候,拖雷的处境十分危险。他在唐、邓渡过汉江的时候,就遭遇了金朝军队的阻击。拖雷面临的情况是,四面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而又没有攻城的能力,只有和金军野战并消灭对方一条路。而对方的军队庞大,自己又难以消灭。
可以说,如果金军的军事行动更加积极主动一些,拖雷的处境会更加危险。可是,金军方面却出现了种种的错误,使得自己最终一败涂地。从战役的过程来看,金军失败的原因有几下几个方面:
首先,君臣、将帅的意见不合。当时的金哀宗得知拖雷的行动,马上下令予以迎头痛击。可是统帅金军的将领意见不统一,没能够发动主力决战。在经过小规模战斗后,拖雷在受挫后,马上以一部掩护,主力得以脱身北上,进行机动作战。这使得金军失去了最佳的决战机会。
第二,谎报军情,使得金朝遭受巨大损失。金军在初期取得了一些小胜利后,向朝廷报捷时大肆夸大,使得金朝君臣喜极而涕,以为胜利就在眼前。
以前蒙古军入侵,金朝就命令各地进入城堡防守,坚壁清野。结果这一次都以为大捷在即,不以为意。在拖雷的骑兵袭击下,数十个城池被蒙古军夺占,将所有积蓄焚烧一空。这使得追击金军的人马反而没有休息的地方,失去了补充给养的可能。
第三,金军的战术错误。金军的兵力分成两大部分,二万骑兵和十一万步兵。在这支庞大的军队中,步兵是没有多少用场的。而金军的骑兵精锐程度要超过蒙古骑兵。在几次作战中,金军骑兵险些全歼了蒙古的掩护部队。
因此,金军应该将骑兵和步兵合理编组,把骑兵主力解放出来,死死咬住拖雷主力不放。而步兵则稳扎稳打,作为骑兵的后盾。这样,拖雷无隙可乘,进不可战,退无所据,只有撤走一条路。但是,金军没有采取这一策略,庞大的军队,步骑混杂,反而成为机动作战的拖雷的袭击目标。
第四,天气不利。在最后的决战中,本来金军在开始占了上风,可是天气突变。突降的大雪,使得习惯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作战的蒙古军占了上风。没有补给的金军忍饥挨饿,又忍受着寒冷天气的折磨,全军士气崩溃,被蒙古军全歼。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金军在三峰山一战遭到大败,几乎所有的精锐将士损失一空。蒙古军在战后,对还在开封坚守的金朝君臣威胁说,“汝家所恃,惟黄河与合达耳。今合达为我杀,黄河为我有,不降何待?”确实,三峰山之战后,金朝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