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04:57 浏览::次
赵慈景属于历史上的一颗流星,一闪而过却又留下了痕迹。
关于他的记载,大概就是《新唐书》里的一点文字。大意是说,隋朝末年,李渊看中了赵慈景,因为他非常的帅气。大概是唇红齿白、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角色。李渊把自己的女儿长广公主嫁给了他。当时天下群雄纷起,李渊也趁机举兵。当时的洛阳处于隋炀帝的管制之下。因为李渊的起兵,隋炀帝下令,对赵慈景进行抓捕。有人劝他逃走。照慈景说母亲以我为命。我如果逃走了,母亲怎么办呢?所以就一直陪伴着母亲。很快对方抓了他。李渊后来发兵赶到洛阳,救出了赵慈景,封他为开化郡公、相国府文学。
李渊称帝后,赵慈景领命攻打蒲州,被对方的尧君素俘虏,在对方的逼迫下坚持不投降,最后惨死于狱中。
赵慈景从这件事中表现出来的“忠”和“孝”,正是古代极力宣扬和鼓吹的精神,所以他才被历史所记录下来。因为题主的问题是如何评价这位悲情人物,那可以深入说两句。
第一,赵慈景有着无法选择的历史宿命。被李渊看中选为驸马,不管个人情感如何,从世俗角度来说,应该是高攀,这是无法抗拒的。身处乱世,跟随李渊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赵慈景的“孝”有些不知变通。要知道李渊既已起兵,就成了造反头领。能带母亲逃走最好,不能逃了,就不必以孝的名义做借口。很显然,这里的历史记录,大概是为了维护皇家的颜面,因为只有用孝的理由才能把其他行为的解释过去。
第三,赵慈景的死其实是很难逃脱的。作为叛乱者李渊的女婿,这种身份让他极难投降尧君素。
就以上的因素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叛乱的关键人物一旦落入敌手,大抵只有死路一条。你既然选择做了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驸马,也要承担皇家身份带来的风险。事实上,驸马这个角色并不好当,我们从历朝历代的驸马命运中可以推导出来,他属于风险大于收获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