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04:15 浏览::次
潜艇的原理,上初中时学过,所以,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仅限于初中水平,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就不要看了,免得浪费时间。
印象很深,潜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下潜和上浮的。潜艇上必须有类似于鳔的压载水舱,潜艇下潜时,向水舱中注水,潜艇的总重增大,大于浮力,就会下潜。上浮时,用高压气体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潜艇的总重减小,小于浮力,就会上浮。控制水舱中的水量,使潜艇的总重等于浮力,潜艇就可悬浮在水中。
潜艇在水下航行,最怕遇到水下断崖,遇到水下断崖的例子不少,到目前为止唯一成功生还的只有我国海军的372艇。打个比方,水下断崖类似于人走路时,一脚踏进下水道。现在人类“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但对神秘的海洋还知之甚少,比如水下断崖,只知道水下一些区域,出现密度骤然减小的现象,至于什么原因没有定论。当潜艇不慎进入这样的区域,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的浮力会突然减小,小于重力,就会不受控制的下沉,由于深度的增大,潜艇会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大,超过潜艇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将潜艇压坏。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紧急排水,减小潜艇的重力,使重力小于浮力而上浮,以尽快离开密度异常区。我国海军的372艇在南海执行任务时,遭遇水下断崖,全体指战员,临危不乱,准确操作,3分钟时间使潜艇脱离危险区,创造了海军史的奇迹。